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思南"五虎將"亮絕招補短板闖新路

思南"五虎將"亮絕招補短板闖新路

6月21日,當午的日頭最毒辣。思南縣塘頭鎮青槓壩村辦公樓前的辣椒基地裏,二三十個村民薅草、堆土,忙得熱火朝天。

基地邊,縣委組織的“‘五虎’比武引新路”擂臺賽正拉開架式。思南脫貧攻堅“五虎將”齊聚,亮絕招、補短板,指引全縣脫貧攻堅新路。

“五虎將”都有誰?

塘頭鎮青槓壩村支書冷朝剛,邵家橋鎮漁溪溝村支書陳建強,張家寨鎮檬子樹村支書張益佳,大壩場鎮小德浩村支書李文祿,思塘街道江星村支書吳迎強。

“脫貧攻堅,村幹部是關鍵力量,我們要是沒理想,那肯定要打敗仗!”擂主冷朝剛率先亮招。

“對,要加強學習政策、精神,借鑑成功經驗……”李文祿雖是村幹部隊伍的新兵,但善於學習、敢於創新。

“我認爲村幹部必須要有奉獻精神,有擔當。”張益佳認爲市裏出臺容錯糾錯機制,給廣大幹部撐腰打氣,太及時了。

……

幾位支書話說得漂亮,事幹得更漂亮。他們的名頭都是驕人業績換來的。

冷朝剛,帶領村民調整產業結構,突圍“地困”,讓昔日窮山村迎來天寬地闊,人均收入超萬元,成爲思南“第一村”。(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陳建強,以精明的商業頭腦引領村民走集體經營村莊之路,3年間讓貧困村實現人均收入超9000元。

張益佳,包工頭臨危受命回村收拾“爛攤子”,成立集體經濟規模種植香菇、木耳,走出了一條“無中生有”的特色致富路。

李文祿,昔日窮孤兒回村,自掏腰包在偏遠山村掀起“五部制”改革,山村變了樣,人人得實惠。

吳迎強,瞄準縣城消費人羣,帶頭集資興辦集體經濟,把江畔窮村打造成四季有花果的思南“花果園”。

別看如今5個村皆是業興、村美、民富,各有一劑發家致富良方,要是說起昔日的貧困來,村村都有苦水吐。

檬子樹村地勢較低,多雨季節農田積水難排,5年前,全村一半的村民組沒通自來水,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晴天人騎車,雨天車騎人。3年前,小德浩村交通不便、產業“空殼”,不到900人的小村,貧困人口占了36%,人均年收入不到3800元。

除了青槓壩村發展起步稍早些外,江星村、漁溪溝村也好不到哪去,都是窮得叮噹響的“空殼”村。

“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必須依靠組織和羣衆兩股力量。”“帶頭大哥”冷朝剛又先發招。

正是用活了這兩股力量,人均半畝地的青槓壩村,“跳出青槓壩,發展青槓壩”,早在3年前就實現村民年均收入破萬元。

“你的眼睛不能只盯住小德浩。”冷朝剛建議李文祿跳出小德浩發展小德浩。

山高坡陡、土地資源分散、人口少,是小德浩村的發展短板。但村裏外出興業的人多,是村子發展的最大潛力。

“我正在想怎樣引資,帶活鄉親手裏的‘死錢’。”李文祿緩緩點頭,去年,村聚心農場帶領村民搞規模種養業,在家村民僅勞務收入就超200萬元,正籌劃跳出土地搞加工。

“必須團結大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但李文祿也有顧慮:村民整體素質偏低,鄉村文化建設急需加強。

這一點,陳建強深有體會。漁溪溝村從一窮二白的三類貧困村,到村級集體經濟資產累計突破400萬元,全靠村民信任村兩委幹部,齊心集資發展集體經濟。

除了不等不靠,漁溪溝村還定下 “不望”的規矩——不把發展的指望全寄予政府,要望自己,扶起自力更生的志氣,最大化內生力量。

“你們幾個村搞農旅結合很有優勢。”談及產業,冷朝剛和李文祿均建議其他3位支書。

江星村的區位優勢最爲明顯,精品水果、QQ體驗農場,已積攢不少人氣,每到草莓成熟季,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大家說到了自己心坎上,吳迎強激動起來:“我們就是要搞農旅一體化,賞花采果,讓村民一年四季都有錢賺!”

“要吃農旅這碗飯,江星村幹部和村民素質還有待提升。”冷朝剛直擊要害,建議江星村注重提升村民文化涵養,興好客、禮貌新風,人人當好服務員。

“漁溪溝走的路正與冷大哥說的不謀而合。”陳建強說,該村在房屋建設、產業發展上都融入鄉土文化,着重提升村民素質,力爭建成康養中心、服務中心,讓村民從農業轉行到服務業。

文化正是檬子樹村的亮點。作爲縣書法協會會員,張益佳正着手挖掘整理檬子樹的花燈、書法特色,籌建水上游樂設施,將昔日水患變成水利。

日頭漸漸從頭頂隱到山後,意猶未盡的“五虎將”相約下次換個村子再比試。

“要讓全縣的鄉村幹部都認真學習這場‘五虎’爭鋒,各自找準對手,掀起比武高潮。”思南縣委書記劉雲成說,鄉村幹部是決勝脫貧攻堅最前線的傳令兵、戰鬥員,他們中只要有一半人具有“五虎”的心胸和擔當,思南的整改和攻堅戰何愁不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