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中國發展邁向"質量時代"的再思考

中新網蘭州4月18日電(邢翀)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發展在向追求“質量”邁進。

中國發展邁向"質量時代"的再思考

產品質量法執法檢查是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成立4個小組,正對全國8個省(市)產品質量法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其中,中新網記者跟隨檢查組在甘肅進行執法檢查,記錄了在中國發展邁向“質量時代”過程中,檢查組、地方黨政機關和企業對落實產品質量法的種種思考。

質量法“兜底”,企業主體責任仍有待加強

“從這次檢查可以看出,甘肅高度重視產品質量法的貫徹實施,創新工作機制,採取有力措施,取得顯著成效。但貫徹實施中仍存在企業主體責任有待加強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執法檢查組組長張平在座談會上總結說。

一傢俱建材市場實施“先行賠付”制度,並設立專項賠付基金。在這一制度下,對發生的消費糾紛,商場作爲第三方平臺,先行向消費者賠付,再對供貨廠商進行追責。檢查組肯定了這一做法,同時建議責任認定、多方協調過程可以更高效,並透過明確的合同協議約束商戶行爲。

蘭州某電纜廠車間操作流程中設有多個質量監督點,機械化運作井然有序,但由於技術原因,一些下線工作仍需人工完成。檢查組認爲,電纜行業輻射範圍廣,對產品質量要求嚴格,一旦出現問題,不僅返工難度大,還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檢查組希望,在加強技能培訓、嚴把質量關的同時,要對員工做好質量和法律教育,將人人負責、崗崗負責的質量意識融入企業文化中。

在鄉鎮走訪過程中,檢查組對客流量大的沿街商戶進行暗訪調查,發現一些過期的食品、化妝品仍在貨架擺放,在售商品存在包裝標識不清等問題。

在陪同檢查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李元平看來,新常態下對產品質量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再檢查,就是要確保法律規定的責任落實到位。他認爲,企業是保證質量的第一道關,起基礎性、根本性作用。“如果企業是豺狼,政府花再大力氣都管不過來。”

“10-1=0”。甘肅一食品企業的標語讓同時擔任中國消費者協會會長的張平印象深刻。他說,產品質量法是一部“兜底”的法律,在質量問題上要實行“一票否決”:“沒有質量,最後的結果就是零。”

多方需加力,“質量文化”要全社會共同打造

甘肅省定西市擁有300萬人口,過去三年來人民法院僅受理涉產品質量案件9件。彙報會上的這項數據引起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森的關注。

彭森認爲,這從側面說明,與沿海地區相比,西部地區消費者羣體的產品質量意識和維護合法權益意識還沒有很好建立起來。“在西部貧困地區,針對消費者的產品質量法宣傳和教育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一馬鈴薯變性澱粉生產企業在座談會上反映,作爲一家創新企業,相關領域尚無國家質量標準,因此生產許可辦理過程較爲複雜。

李元平稱,國家標準要反覆論證,客觀上確實會造成標準制定相對於新產品研發上市的滯後。“在目前情況下,一定的滯後難以避免,但今後會爭取讓這一過程儘可能縮短。”

基層執法隊伍建設是檢查組此行關注的一大問題。長期以來基層執法人才比較匱乏成爲中西部地區普遍現象。檢查組發現,目前在甘肅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點整合基層執法隊伍,一個鄉鎮的執法人員達到了27人左右。

檢查組認爲,過去農村消費者質量意識、維權意識不強,農村小作坊在較大範圍內存在,基層農村產品質量需要大力整治。甘肅試點執法力量改革比較紮實,只要認真開展執法和教育工作,這些問題就有希望解決。檢查組還建議透過試點總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質量就是生命。產品質量不合格,企業就拿不出手,政府就不讓進入市場,經營者就不賣,消費者就不買。”在張平看來,“質量文化”的含義樸實,但在中國當前和今後一個發展時期仍具有特殊意義:“要把提升產品質量作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貫徹實施好產品質量法,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