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教育焦慮應成改革動力,錢江晚報:"十歲小侄子"

最近豆瓣上有個帖子火了,是一位網友吐槽自家10歲的小侄子。這位小侄子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這麼優秀的孩子,當然是父母的驕傲。但是,小侄子竟吐槽自己爸媽不配有他這麼好的兒子:“我努力優秀,是爲了自己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錢江晚報:"十歲小侄子",教育焦慮應成改革動力

“十歲小侄子”火了,家長們炸了鍋。 一個對自己家庭分析得一針見血,對人生道路規劃得極其清楚的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童真和感性,讓不少網友覺得“冷汗直冒”。

這樣一個未經證實的網絡熱帖不排除僞造的可能,但爲什麼這樣一個帖子可以引爆輿論熱點,因爲在字裏行間確實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現狀,戳中了現實教育的痛點。

從客觀層面來講,這個孩子的想法沒有一處錯誤,甚至比許多大人更深思熟慮和自律:學英語是爲了以後能出國留學;學圍棋是爲了鍛鍊自己大腦;鍛鍊身體是爲了讓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縛。這位網友10歲的侄子知道光靠聰明還不夠,要從體能到思維上都徹底蛻變,他已經認清當下教育的本質了。這樣一位看似邏輯正確,思想成熟的孩子,不能不說是家庭和社會的悲哀。

孩子會清晰映照出成人世界的問題,很多家庭普遍存在一種邏輯:讓孩子接受好教育,找份好工作,穩固現有的小資狀態,或者改變人生進而改變家庭的處境。透過教育改變自己的人生,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提升。如果把所有精力資源都投入到“教育軍備競賽”中,那麼毫無疑問,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誰也不可能是人生的贏家。小到一個健全的家庭,大到一個健全的社會,如果惟階層論,惟功利論,爲名利不惜一切代價的時候,價值觀必然會扭曲。這個孩子內心充斥着出身論、階層論留下的各種後遺症,而孩子的功利心何嘗不是大人的映射?沒有了基本的人倫道德,沒有了家庭情感的羈絆牽掛,沒有健全的人格,再優秀也只是成纔不成人。

當我們集體陷入爲孩子的未來焦慮時,當全民都在吐槽教育現狀時,我們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我們被這個時代裹挾着前進,家長在集體焦慮中往往忘記了教育的本質。家長的焦慮產生於教育,但根本上是社會因素所致。

但或許,這種社會集體情緒可以是變革的動力。羣衆情緒是一種要求改造社會的自發性,蘊含着強大的創造力,但也往往具有盲目性和破壞性;善於引導這種自發性並使之成爲自覺性,它就可以成爲社會進步的動力,否則就有可能對社會發展帶來破壞。

重要的是,問題存在之後,我們有沒有回顧和反思,有沒有嘗試修復和改善。當焦慮情緒蔓延開來,我們更應警惕這種實用主義至上的教育,對於家庭來說,首先是愛的教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多種多樣的,一個教育好的家庭,父母會把愛和信任給孩子,孩子會把愛和信任給父母。一個教育不好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情感的空虛,心理的失落。他們會把這種不滿和失落帶給他人,帶給社會。好的教育改變一個人的狀態,而更好的教育是讓人超越階層,看到比地位、財富、受人尊敬等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