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生活常識/列表

豬肉各部位的烹調方法,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吃 豬肉各部位的烹調方法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爲豬肉纖維較爲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

  營養價值在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瘦豬肉含蛋白質較高,每100克可含高達29克的蛋白質,含脂肪6克。經煮燉後,豬肉的脂肪含量還會降低。豬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可以使身體感到更有力氣。豬肉還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豬排滋陰,豬肚補虛損、健脾胃。

  按着烹調的需要,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一般分爲以下14個部位。

  豬肉各部位的烹調方法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着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裏脊又稱小裏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注意事項

  1、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爲“肉棗”的東西,因爲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2、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淨,則不是病豬。

  3、豬瘟病是一種多發性傳染病,對人體危害嚴重,這種肉絕不能食用。如面板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有出血性斑塊,即爲病豬肉;如果是去皮肉,則可看脂肪和腱膜,如有出血點即可認定爲病豬肉。

  4、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因爲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祕,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

  5、在肉鋪中往往有上肉、中肉分別標示,此時只要看肉的顏色,即可看出其柔軟度。同樣的豬肉,其肉色較紅者,表示肉較老,此種肉質既粗又硬,最好不要購買,而顏色呈淡紅色者,肉質較柔軟,品質也較優良。

  6、豬肉如果調煮得宜,它亦可成爲“長壽之藥”。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後,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含量會大大降低。

  7、生豬肉一旦粘上了髒東西,用水沖洗是油膩膩的,反而會越洗越髒。如果用溫淘米水洗兩遍,再用清水沖洗一下,髒東西就容易除去了;另外,也可拿來一團和好的麪粉,在髒肉上來回滾動,很快就能將髒東西粘走。

  豬肉的識別方法

  1、肉皮厚而硬,毛孔粗,面板與脂肪之間幾乎分不清界限,尤其以肩胛骨部位最明顯,去皮去骨後的脂肪又厚又硬,幾乎和帶皮的肉一樣。

  2、瘦肉顏色呈深紅色,肌肉纖維粗糙,紋路清,水分少,結締組織較大。

  豬肉貯存方法

  1、將肉切成肉片,放入塑料盒裏,噴上一層料酒,蓋上蓋,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可貯藏1天不變味。

  2、將肉切成片,然後將肉片平攤在金屬盆中,置冷凍室凍硬,再用塑料薄膜將肉片逐層包裹起來,置冰箱冷凍室貯存,可1個月不變質。

  3、將肉切成肉片,在鍋內加油煸炒至肉片轉色,盛出,涼後放進冰箱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