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融合之花別樣紅

融合之花別樣紅

融合之花別樣紅

天台縣全域旅遊精彩綻放

曾經,不訪國清、不看飛瀑、不登華頂,不算到過天台山;現如今,住後岸、賞紅楓、吃香魚,與天台更有了親密的接觸。時代在發展,風格在轉換,但千百年,天台山的魅力常在常新,多姿多彩,令人傾慕、迷戀。

天台確立名山地位,至少可上溯至晉代,當時的文學家孫綽以一篇擲地有聲的《遊天台山賦》,將天台山送出了“深閨”。1000多年前,詩仙李白高吟“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一時帶動400多位知名的文人騷客不辭萬里登天台的熱潮。時下,天台上下構建“處處能旅遊、時時可旅遊、行行加旅遊、人人享旅遊”的全域旅遊新格局,又一次於新的起點上,在中華大地颳起一股“天台旋風”。

在迎接和擁抱大衆旅遊的當下,天台縣以智慧和勇氣,獨具匠心催放全域旅遊之花,樹立全域旅遊的創意典範。作爲詩畫浙江的魅力版塊,該縣以“旅遊+”串點成線勾畫大版圖,從原先的核心景區“奇貨可居”,到眼下的鄉村旅遊“全面開花”,步步蝶變推動“天台樣本”成爲全域旅遊可資借鑑的路徑選擇。

高端設計 一抓到底

在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美譽的天台,旅遊是當之無愧的“一號工程”。一棒接一棒,一棒快一棒。在“興旅富民”的道路上,天台歷屆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一張藍圖繪到底”,換屆不換方向,換人不換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幹,跑出加速度,跑出趕超力。

去年11月,新一屆縣委班子到任後,在考察旅遊重點項目時明確將旅遊擺到主業這一突出位置:“天台發展看旅遊,堅持‘舉縣體制抓好全域旅遊’,這一思想不但不能動搖,而且要強化。”

對於全域旅遊的重視,從天台的頂層設計可見端倪,“一號工程一號抓”凸顯了旅遊的角色定位。縣裏高規格建立現代旅遊治理體系,賦予旅發委項目規劃審查“一票否決”權,全面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抓旅遊工作格局;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模式,集中掛牌成立旅遊聯合執法辦公室、旅遊警察和旅遊巡回法庭,以“1+3”管理體制,形成具有天台特色的現代旅遊管理機制新高地;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和投入力度,各類支農、涉旅、生態、文化、水利、交通等扶持資金,都向全域旅遊示範區項目傾斜,去年拼盤1.5億元資金用於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該縣還突出考覈指揮棒作用,將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年度鄉鎮(街道)、部門年度考覈,並提高各鄉鎮(街道)個性化考覈的旅遊佔比。

在深化旅遊綜合體制改革的同時,天台縣試點探索旅遊統計改革。在無經驗可循之下,該縣旅遊統計摸着石頭過河,經不斷地摸索、磨合,初步建立了一套與全域旅遊發展相適應的縣域旅遊統計數據採集分類、大數據分析運用制度。同時,該縣立足天台智慧旅遊這一基礎,與第三方合作,建立一套基於遊客出行交通、出行消費以及景區遊覽等大數據的旅遊統計分析系統,建立健全全域旅遊數據中心,探索建立了適應全域旅遊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定評價指標和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天台堅持把全縣域作爲一個大景區來謀劃佈局,作爲一個大花園來精雕細琢,以旅遊的理念構圖設計,用景區的標準建設城鄉,抓點連線成面,全面提升旅遊元素、美麗指數。着力推進“一心兩區三鎮”建設,按照“逐年開放、三年成景”的要求,加快形成大瓊臺核心景區,全面提升旅遊休閒集聚區、西部農旅集聚區形象能級,全力打造和合小鎮、寒山小鎮、雲端小鎮等三大特色小鎮,與路橋區推動“山海協作”項目建設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形成“尋佛問道”“始豐溯源”“寒山神隱”等6條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精品線。

爲做大“共享經濟”,撬動全域旅遊升級模式,天台山國家5A級景區取消國清景區門票,主動擁抱大衆旅遊時代。構建“全民導遊”時代,制定“家·天台”服務標準,努力打造最溫暖旅遊目的地。

深度融合 互進共贏

安科村原名燕窠,顧名思義,這是個位置封閉且狹小的村落。除了門前寬闊的母親河始豐溪,安科村還真的了無資源可言。前幾年,該村實施了農房改造,借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村容村貌大變了樣,村支書裘才強有心帶村民朝鄉村休閒旅遊的方向去轉型。

裘才強的提議,被許多村民當成了異想天開。他整合周邊的水果種植基地、景點,帶頭嘗試,用帶頭致富來帶動村民。看到村支書家的生意一天好過一天,在家的村民紛紛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很快,安科村顯露“黑馬”效應,創建爲農家樂特色村。

如今,安科村已成爲該縣6條鄉村旅遊精品線之一“始豐溯源”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安科蝶變也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其所走的道路也爲山區農村經濟轉型提供了一條新路。

後岸村,以前是一個以石礦開採爲主業的山村。2011年,後岸人毅然決定關掉石礦,依託周邊景點資源和鄉村風光,賣起了“風景”。隨着旅遊的發展,村莊設施完善了,環境優美了,服務提升了,遊客蜂擁而至,村民的腰包自然也鼓了起來,戶均收入從當時的3萬元變成如今的近20萬元。

在後岸村、安科村的帶動下,全縣一大批鄉村旅遊明星村和A級景區培育村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面對該縣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該縣以“連點成線、以點帶面、由表及裏”爲思路,以“組團指導、服務打包,對標建設”爲方式,深入推動A級景區村創建和美麗大花園建設。

在多山的天台,該縣堅持以農促旅、以旅富農,推動農業圍繞旅遊調結構;當地羣衆因地制宜,深化“旅遊+農業”融合發展文章,將“興旅富農”文章做得風生水起,鄉村休閒旅遊人氣爆棚。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6億元的南屏鄉花海梯田、投資3.5億元的雷峯鄉大雷山牧場、投資1.5億元的泳溪鄉華東歡樂谷等一批鄉村旅遊項目相繼落地。

農旅結合只是該縣“一業融五化”中的一個方面。近年來,該縣充分發揮“旅遊+”功能,三百六十行,“行行+旅遊”,着力加強旅遊業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文化產業化的融合發展,驅動旅遊產業提質增效。

旅遊是天台之本,文化則爲其魂。天台文化底蘊深厚,儒釋道三教在這裏融合,特別是作爲天台山文化核心理念的“和合”被稱作中國文化之精髓,“和合聖地”已成爲台州的城市形象名片。近年來,天台縣全力發掘天台山文化當代價值,打造中華和合文化聖地。

天台旅遊因文化而生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當地人一羅列,竟羅列出了名聲響噹噹的“十地”——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五百羅漢應真地、活佛濟公出生地、劉阮桃源遇仙地、羲之書法悟道地、詩僧寒山子隱居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祥地。單取其中一張“金名片”,就令八方遊人仰慕神往。

浸染旅遊已久,當地的工業企業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旅遊。該縣致力於引導工業企業研發旅遊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工業產品的附加值,在“工業+旅遊”的領域內發揮無限創意。依託中國汽車用品城、國際襪業城、中國造像城等資源,引導企業在產品中融入旅遊元素,打造集“遊、購、娛”功能於一體的特色旅遊購物市場。

深度融合的大戲,唱出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精彩。天台加強縣城旅遊和城市雙平臺打造,加快始豐湖公園建設,打造成爲賓主相宜、主客共享的旅遊城市雙平臺;加強古城、古街區保護開發,注重文化意象在城市建築中體現。作爲推進景城融合的項目之一,和合小鎮年初簽下了百億“大單”。

環境再造 品質創優

“第一印象的機會只有一次。”旅遊界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對環境和服務的注重。在建立全域旅遊標準化服務體系時,天台堅持按照“家”的標準來打造最溫馨的旅遊目的地。

走進偏僻的龍溪鄉黃水村,只見這裏古屋新宅錯落有致,現代氣息中透露出一股淡雅的古典美。村民葉佔德住在一個建於民國初年的四合院中,院裏的窗櫺採用的是省級“非遺” ——“一根藤” 工藝,吸引了衆多遊客的到訪。現在整齊有序的院子,此前是很煞風景地亂堆亂放。葉佔德動員鄰居搬移了天井中的雜物,家家將四合院恢復到原狀,同時還在院內種上花草。

在這個山區鄉,當地圍繞農家庭院大做文章,以此不遺餘力推動環境改善。該鄉以“一村一花、一戶一景”爲理念,注重細節之變、細節之美,做到“屋頂鋪綠、牆面掛綠、見縫插綠、建設留綠”,使一個個破落的山村搖身一變爲花樣村莊。

本色山水,典雅庭院,引人神往,也引來資本垂青。3月16日,一個總投資6億元,包含度假酒店、民宿客棧、觀光休閒娛樂等項目的龍溪全域旅遊度假區建設概念評審會在天台召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山區鄉一個快步,迅速躍至了當地的旅遊前沿。

獨特的生態環境是天台的金名片,但天台的追求不止步。縣裏以“不容許一點瑕疵”的標準和決心,打響環境革命決勝戰,重點推進始豐溪百里河道生態廊、百里和合唐詩廊和百里沿溪休憩帶的“兩廊一帶”建設,把文化旅遊名城、綠色水韻山城的天生麗質顯露出來。突出文旅融合,實施天台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着力將天台打造成爲和合文化傳承地、標誌地以及“和合聖地”建設示範區。

旅遊環境提升,美麗公路先行。從去年3月底開始,天台縣投資6億元,全面融景入路,打造“車在路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現代美麗公路新模式。到2020年,全縣將完成2000公里美麗公路建設,覆蓋全縣597個行政村。與此形成聯動的是,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美麗河道也在各個層面開展起來。

在環境革命全面衝刺之際,該縣服務品質創優工作也與之並轡齊行。縣裏建立天台山旅遊培訓學校,在全縣開展領導幹部帶頭學導遊、當導遊活動,推動人人成爲導遊,着力構建“全民導遊”時代。該縣還自加壓力,創造性地提出了旅遊服務“四個凡是”服務標準,即凡是遊客看到的地方,都必須是整潔美觀的;凡是遊客享受的服務,都必須是規範高效的;凡是遊客遇到的員工,都必須是熱情禮貌的;凡是遊客提出的訴求,都必須是高度重視的。

打造全域大景區,是天台旅遊的奮鬥目標,該縣按照景區的內外一體化、城市鄉村一體化、居民旅遊一體化的要求,全力推進A級旅遊廁所、旅遊停車場、旅遊諮詢服務、旅遊標識系統、智慧旅遊設施、旅遊交通、遊憩設施、A級景區等八個方面的“全覆蓋”建設,以此形成了國家全域旅遊的天台樣板模組。

從“景區旅遊”到“全域旅遊”,簡單的兩字之差,卻勾畫出了不同的前程美景。天台以全景化體驗、全業化融合、全時化產品、全民化共享,順勢推進全域旅遊的創建試點工作,勇當創業時代的弄潮兒。2016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451.6萬人次,同比增19.1%;實現旅遊總收入153.7億元,同比增24.8%。

“全域是景區、處處是景觀、人人是導遊。”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征程中,拔得頭籌的天台不用揚鞭,持續在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