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

當前位置 /首頁/今日熱點/百姓民生/列表

小普陀畔"護海"新事

小普陀畔"護海"新事

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投入到洱海保護中

洱海,碧波盪漾,水天一色。

洱海小普陀,歷史上有“觀音鎮海”、保護漁民的優美傳說。如今,大理市挖色鎮的幹部羣衆,齊心協力譜寫保護“母親湖”的新故事。

黨員幹部走在前

無條件落實“七大行動”

海印村,因洱海中的小普陀島形似“鎮海印章”而得名。

“我們沒有一分田,祖祖輩輩靠洱海維生。”村黨總支書記楊躍華介紹,自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實施以來,全村黨員和羣衆堅決無條件落實。

“要求黨員做到的,我先做到。”楊躍華說。今年3月,大理市在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中實施“洱海先鋒”行動。海印村黨總支進一步規範黨員“1+X”制度,幹部帶頭、就近就便、對接需求,全村121名黨員,每人聯繫5至10家農戶,發揮宣傳引導、帶頭示範、互幫互促、勸導調解、民情反饋等作用。

“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在保護洱海生態、美化村容環境中走在前頭。”海印村委會主任楊國雲說,黨員帶頭參與洱海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嚴禁私搭亂建、少批多建;帶頭落實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包水清,嚴禁亂堆亂放垃圾、隨意排放污水;帶頭改廁改竈改廄,嚴禁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帶頭開展客棧餐飲規範,嚴禁偷排污水、亂倒垃圾;帶頭髮展生態農業,逐步減少種植污染大的農作物、減少使用農藥化肥;帶頭參與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嚴禁推諉扯皮、流於形式。

每天早晨和傍晚,海印村委會副主任楊瑞忠都巡視環境衛生。他說,“過去,村子髒亂差;如今,越來越漂亮。”

香蔥集中清洗

遏制流域面源污染

冒着細雨,走進挖色村羅登地。這裏有挖色鎮第一臺從廈門買來的香蔥清洗設備。

“我們鎮土壤肥沃,種植香蔥歷史悠久,產品遠銷省內外。”挖色鎮黨委書記趙麗琦介紹,小蔥每季平均畝產3100公斤,畝產值達5000多元。一年下來,比種糧食每畝增收約2萬元。目前,全鎮香蔥種植面積達2197畝,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可是,菜農在河道里清洗香蔥,不僅泥土導致河水變渾,而且香蔥根部殘留的化肥、農藥,沿河道流入洱海,造成溝道泥土淤積、洱海富營養化。

“菜農在河邊清洗香蔥後,留下一堆殘渣廢葉。我們經常阻止,但是收效甚微。有的菜農與我們玩起了‘游擊戰’,在晚上出來河邊洗香蔥。”挖色鎮洱海保護中心主任張淼回憶,今年3月,鎮黨委、鎮政府因勢利導,社會投入、合作社執行,採取香蔥集中清洗,實現了“多贏”。

“每天,我們平均清洗香蔥15噸。”白子鑫園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天聖介紹:水先進入泡蔥池,經過洗蔥設備清洗後,流到沉沙池,再回到蓄水池,循環利用,最後進入噴灌設施農田和多塘系統。香蔥殘葉經堆捂後,還田成爲有機肥。“過去,清洗1噸香蔥約10個工時,現在縮短爲5個工時。”

趙麗琦說:“我們要圍繞面源污染減量行動,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田間農膜回收及農藥包裝袋收集,開展清潔農業生產。”

溝渠外掛鋼管

不讓一滴污水入洱海

“天晴時,中心溝裏有小黃魚游來游去,這是多年沒有見過的情景了。”挖色鎮洱海保護中心主任張淼感嘆,溝裏過去流淌的是劣5類水,如今至少是3類或4類水了。

“我鎮5條入湖溝渠,如今建起全長近兩公里的‘外掛污水防腐鋼管’,接入溝渠沿線居民181個排污口,爲截污治污系統添加了一面鋼鐵護盾。”

中鐵五局大理洱海環湖截污工程項目部負責人劉洋回憶,今年5月20日開工,因爲地處村內窄蒼,一段12米長的鋼管,要6至8人用手抱進來。工人踩在溝的水裏施工,有時還要匍匐穿過涵洞、蓋板。目前,工程已接近尾聲。“我們局30年前曾經參加‘引洱入賓’工程,如今又參加洱海環湖截污工程建設,感到非常高興。”

鹿峨山下,劉洋帶記者參觀了正在興建的挖色水質淨化廠。這是一座現代的下沉式水質淨化廠,日處理能力爲近期4000萬立方米、遠期8000萬立方米。“預計年底投產,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童年時,我們在海邊用手捧起水就喝,村民用桶拎起水就做飯。”佇立洱海小普陀畔,趙麗琦深有感觸。“我們要紮紮實實幹,不讓一滴污水入洱海,永葆‘高原明珠’熠熠生輝。”

本報記者 莊俊華

通訊員 李雲鬆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