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小知識/中藥/列表

小麥的食療功效與治病驗方

小麥的食療功效與治病驗方

  小麥的性味功效與作用

小麥爲禾本科植物。中藥材分陳小麥和浮小麥兩種。浮小麥即淘洗時輕浮在水面的癟瘦麥粒,藥用以浮小麥爲佳。其性味甘、微寒,無毒。有養心除煩,斂虛汗,止唾血,利小便之功效。陳小麥粉外用可消瘡腫。浮小麥可止虛汗盜汗。麥麩能散血止痛。小麥麪粉則能助五臟、厚腸胃。

  小麥治病驗方

1.不論天氣寒熱,白天常常出汗:小麥30克,紅棗10枚,龍眼肉15克,加水煮連渣吃。

2.腹瀉:枸樹葉,麥麪粉,共合一起,搓成麪條,煮熟吃。

3.胃痛:饅頭一個去皮切片,與米臘120克共炒黃,每服10~15克,每日2次。

4.腹水:小麥面245克,黑芝麻15克,芫花15克。將芫花研細末同面和勻,作成燒餅,將芝麻粘在燒餅兩面,烙幹,每日早、晚空肚服9克。

5.瘋癲,語無倫次,哭笑無常:用生鏽鐵一塊磨水,小麥120克。以鐵鏽水煮小麥粥吃。

6.乳瘡:麪粉,蜂蜜,南瓜瓤,共調塗患處。

7.風溼腰腿腫疼:麩子250克,食鹽250克,白芥子250克。三味藥加酒少許,共炒熟,用紗布包裹熨患處,數次可腫消痛止。

8.小兒口糜瘡(口腔炎):小麥面(炒熟)2份,冰片糖1份。將上藥混合研成粉,用時將藥粉吹在患兒口瘡面,每天2~3次。一般3~5天即愈。治療100餘例,有效率95%以上。

9.鵝掌風:患手先帶上手套,用米醋炒熱的麥麩託熨。

10.癤腫:小麥麪粉,白酒。小麥麪粉用白酒調成糊狀,外敷患處,幹後即換。經治5例,均愈。

11.療瘡、癰疽、丹毒、蜂窩組織炎等:陳小麥,醋。取陳小麥1000克,加水1500克,浸泡3天后搗爛過濾去渣,靜置沉澱後去上部清液,沉澱物曬乾,用小火炒,不斷翻攪至焦黃成塊狀時,取出研成細末,過篩,冷卻,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加醋適量,調成糊膏,外敷患處。敷藥範圍要大於病竈,未破時敷病竈腫痛處,如已破則敷病竈四周,中間留小孔排膿。治療9516例,有效率98.3%。試治結核性瘻管5例,腰椎、尾椎結核各1例,均在近期治癒

12.膿瘡日久不愈:綠麥芽、綠柏葉、楊樹葉各1500克,將上藥用文火共熬,濾渣後,再熬成膏藥,敷貼患處。用此方7天,即可見效。

注意事項:有寒溼症者忌用。